心在痛泪在流,心在痛泪在流原唱

TIKTOK资讯 2年前 (2023) code
22 0

#头号解忧馆#

14日晚9:20,结束诊室消毒工作正准备上楼休息时,走廊上传来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声,我迎门而出,只见一群女孩簇拥而来。“干什么呢?”我问她们。“我们有人受伤了。”“在哪里受伤的啊?”“寝室。”“从床上摔下来了?”没人接话了,我狐疑地扫了她们一眼,用眼神示意她们说话,可依然没有人吭声。“谁受伤了?说话啊!”我一提高声音,站在前面的两个女孩立马退开,后面中间的女孩扶着另外一个女孩说,“她受伤了。”我看过去,只见受伤的女孩表情木然,眼睛直直地看着地下,一声不吭。我顺着她的视线往下看,只见她左手臂包着几张餐巾纸,右手紧紧捏着左手臂 指缝间还有血液渗出。“自己伤的?”我吃惊地问?旁边的女孩点点头。

我把她带到换药室,只见女孩雪白的手臂上一道伤口横贯,深得像一条沟渠,里面蓄积着殷红的血,皮肉翻卷,触目惊心。我的心募地揪到了一起,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心在痛 ,可女孩依然面无表情,好像没有任何感觉,但身体却在瑟瑟发抖。我帮她清洗伤口,止血,消毒,包扎。“为什么弄伤自己啊?”我轻声问。“她与同学发生了一点矛盾。” 同学代答。“你怎么这么傻呀?孩子 ,同学吵吵小架而已 ,你把自己伤得这么深?你这需要到医院去缝针啦”。或许是盐水和碘伏的刺激,或许是一听要缝针,小女孩瞬间有了反应,放声大哭起来,“痛、痛、阿姨我好痛……阿姨,缝针会不会很痛?……我的手会不会残废?阿姨,我的手会不会残废了……”小女孩哭得肝肠寸断。我把她紧紧地搂在怀中安抚,“不会的,宝贝,不会残废的,咱们不怕啊,医生会帮咱们的……”好一番安抚后,小女孩的情绪渐渐平稳下来。

靠在我的怀中,她告诉我她头脑已经清醒过来了。我们于是聊着,小女孩告诉我她从初中起就患抑郁症,吃过药,但是她的妈妈觉得她不需要吃药,她也觉得吃药没有用,所以停药了。手臂上另外两道已经结痂的浅表伤,也是她自己划的。以前她划伤自己的时候她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是有意的。但今天划伤自己的时候脑子里面是空白的,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现在清醒了,她有点害怕。

无独有偶,15日晚上11点多,医务室又来了一个自残的,大一一个患抑郁症的男生也狠狠地割伤了自己的手臂,经由医务室初步处理送往医院。

除了这2例自残的,今年大一学生患抑郁症来过医务室的,我接诊的就有好几例。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不能遵医嘱,擅自减量或停药。另外父母监管的这一块也有缺失,觉得自己的孩子可以不吃药。或者说也有顾虑,怕药物的副反应。这都导致了孩子病情的不稳定,或者反复。

其实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临床治愈率高的精神障碍,但是由于老百姓对该病认知不足,导致坚持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较少 ,因此也有接受治疗率低,复发率高的特征。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残、自杀的观念和行为。自残、自杀观念常常比较顽固,反复出现,甚至有周密计划,难以防范,因此,自残、自杀行为是抑郁障碍最严重,最危险的症状。它的全程治疗分为3个阶段: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为防止患者在急性期症状部分缓解后,因为早减药患者停药后出现症状复燃),维持期治疗(为减少复发风险,巩固期后还应该进行维持期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但要密切监测复发的早期征像,一旦出现,应该迅速恢复原有剂量。多次复发主张长期维持治疗。)所以,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该严格遵医嘱治疗,并且定期复诊,这对于疾病的控制尤为重要。可对在学校的孩子来说,没有家长在身边监管,这个着实不容易做到,所以需要学生、家长、学校三方面的密切配合。

除了学校和家长必须付出的细心、爱心和耐心外,我在想,作为校医务室的医生应不应该参与进来?说实话,每次看到这些孩子们或茫然无助;或木然,木僵;或因为彻夜无眠而濒临崩溃的样子,我都会觉得心疼。以前在医院工作,接触的都是成年躯体疾病患者,所以工作中比较理性。现在在学校医务室工作,接触的是刚成年,甚或还未成年的孩子,尤其是这些心理疾病的孩子,人就变得比较感性。现在我思考的问题是:从医务室的角度出发,应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提高就诊率,复诊率,以及治疗依从性?需要如何与学校配合?甚至需不需要与家长配合?很期待心理科的专家能给我们一些指导意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