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首发拿到这台机器已经有约两周的时间,不够受限于室友和自己先后病了,因此一直没有机会出门拍摄样张体验,这两天终于见好,因此有了这篇内容。

vivo X90 Pro+经历前几代影像大旗舰的产品迭代,影像口碑已经足够好评,到了这一代新品,已经是全身硬件都是新精神,很明显这是vivo后面1-2年影像硬件的基础和开端。这台承上启下的机器给了一个很好的影像硬件基础,但是也暴露了更多的软件问题。







照惯例先说优缺点:
优点:
硬件焦段设置合理,且硬件选择没有短板,一致性较好
主摄边角解析力很强
夜景高光压制的神,强光和光线颜色还原、抗眩光都属于前列水准
潜望镜没有线状光斑,光学表现不错
缺点:
相机、相册软件细节相比同级别产品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动态照片功能原地踏步
水准极高的硬件配置和成片品质
硬件配置上,vivo X90 Pro+毫无疑问是手机届目前堪称奢华的存在,无论是一英寸的IMX989带来了玻璃镜片,还是目前前往长焦最均衡的90mm OV64B,还有堪称vivo品牌标识的IMX758 50mm中焦镜头也基本卡着直立式长焦的极限尺寸,再加上蔡司T*镀膜,你找不到什么短板。再加上高通8Gen2芯片带来的算力提升和能效进一步稳定,在2022年末这个时间点,vivo X90 Pro+就是配置天顶星的存在。
反映到实际成像素质上,则是非常出色的画质,比如这颗IMX989一英寸主摄在边角画质方面的实力,两张一英寸底机器同场景的边角画质对比,你觉得那一张边角更好一些?


同时在一些光线复杂场景的氛围还原上,vivo的高光压制能力和高光色彩还原也能更准确的还原场景,比如太阳落山后的冷色天空与车流红色尾灯对比的氛围感,下面这张照片没啥实质内容,但是重点在于,类似的场景还原vivo可以做得非常好。

这一次vivo X90 Pro+终于补足了长焦镜头的短板,90mm F3.5 1/2英寸OV64B传感器算是大底前往长焦中尺寸和焦段比较均衡的选择,一方面这颗镜头的设计并没有凸显前往镜头光学设计的弊端,手动模式调到最近对焦点,远处的光斑依旧是圆形的,而非形成方形光斑,让高光部分形成光栅一样的横纹。

另一方面,90mm这个焦段对于vivo主打的人像场景则有更多可能,可用性确实很高,同时调度非常积极,我的很多样张都来自这颗镜头,即使在夜景暗光下表现也很出色。


解析力方面,即使放大到10X,这颗镜头的解析力也非常能打,甚至在太阳即将落山光照开始下降的时候也不例外,比如树上的野猫,细节依旧清晰。



至于夜景,这算是vivo的强项环节,尤其在设计高光灯牌与高反差场景的城市夜景,vivo的高光压制能力和抗眩光能力在旗舰手机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这种能力在四颗镜头中也是通用的,当然,如果是白色底的灯牌,目前算法的还原依旧会有些用力过猛,反而显得不太干净,比如711橱窗中的早餐灯牌。


成像一致性方面,四颗镜头的表现也比较稳定,不过由于四颗镜头的进光量变化差异比较大,因此在大面积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上稍稍有一些区别,比如下面这一组红墙红车绿叶的对比,你可以明显看到超广角和长焦镜头的颜色似乎更养眼,而主摄和50mm人像则更亮。

50mm物理中焦是否还有必要?
vivo依旧沿用了标志性的50mm中焦相机,同时也从IMX663更换为更大底的IMX758。在刚刚爆料一直到发布,我对这颗物理镜头的必要性都有问号,因为主摄裁切50mm能用到的传感器面积比这颗1/2.55英寸的传感器还要更大一点点。拿到手机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用主摄裁切1.9x的解析力相比物理2X甚至还要稍好一丢丢。

但是如果场景涉及景深更加复杂一些,就会看到这颗物理中焦镜头真正发挥作用的场景在于,由于具有更大的光圈(F1.6)和差不太多的感光元件面积,在50mm这个视角下,这颗中焦镜头具有更自然的景深虚化效果。这颗镜头依旧是服务于人像。

在之前的vivo手机上,中焦镜头的调用会有明显的变化,比如在拍摄近物的时候会自动切换主摄裁切,而在拍摄人像或者风景的时候则会调用50mm的物理镜头,虽然其他家的长焦调用也会有对焦点不同而选择不同镜头的策略,但是在大旗舰机器上保留四摄配置这两年似乎并不多,因此vivo的调度感知则更加明显。
这一次这颗新的中焦与一英寸大底同台,让这种镜头选择不再有什么纠结,因为绝对解析力即使是裁切主摄也更有优势,而物理中焦镜头在人像场景的优势依旧明确。不过一英寸大底也许还会继续发展,比如主摄光圈持续增加,在这种场景下,除非继续增大中焦传感器面积,否则,这颗物理中焦镜头在未来2-3代机器迭代中,也很有可能被彻底取代,毕竟一英寸大底与四摄同台真的很难维持。
软件的不成熟愈发明显
在今年小米的影像旗舰大跨越进步,华为旗舰影像能力也在有限硬件中飞跃向前的前提下,vivo X90 Pro+的影像实力依旧是数一数二,但是软件体验上,相比小米和华为,依旧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同时由于硬件的进一步不足,软件的不足则变得更加明显,很多都是非常细节的功能点,但是非常影响使用体验。
焦段选择的记忆缺失
无论是小米还是华为的旗舰,如果我们选择一个焦段然后切出相机再重新点开,他们大概率会记得你上一次的焦段选择,小米甚至在专业或是普通拍照的模式切换之中也记得各自的焦段选择,但是vivo这一项能力显然是缺失的,当我们切出相机再切回来,它又默认变为1X,尤其在一些非默认选项的裁切焦段时尤其别扭。

动态照片功能有待提升
我记得之前在小米12s Ultra的文章中曾经重点表扬过小米已经坚持几年的动态照片功能,2022年莫,这项功能小米依旧保持领先。vivo之前的动态照片就是单独的模式下才支持,并且只支持1x和2x焦段,并不能作为常规选项支持全部四颗镜头。这一次vivo带来了一些改变,由于运动追焦能力的强化,在运动模式下,你可以选择除超广角之外三个焦段的动态照片支持,但是这个时候依旧不能默认打开,只能每次手动选择,不得不说,动态照片的加入让运动追焦有了更高的成功率和调节空间,同时默认帧的画质也没有明显下降,比如这个外卖小车就是用动态照片调到光线中的。

但是目前的运动模式也有一些问题,比如算法参与明显更少,尤其暗光下的高光压制效果弱了不少,比如这张随手抓拍的车灯和远处的灯牌,不过不得不说画面纯净度和观感也还不错。

同时在相册显示动态照片也存在一定问题,动态照片前后的那一段3s的视频是外显的,你在微信或是微博调用相册的时候可以明确看到,如果拍摄的照片很多,这个外显机制会大幅增加你的筛选成本和相册混乱程度。同样有问题的也有RAW格式照片的存储,机制,也是会同时存储RAW格式和JPG格式,而不是合在一次存储,对于这种影像能力是重要卖点的机器而言,相册的逻辑确实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部分特色功能的入口深
这部分主要说的是几个点,首先就是蔡司风光与建筑,尤其是地平线矫正功能的使用入口太深了,日常使用频次明显降低,而且只支持超广角和主摄,但是在长焦镜头上也会有需求,尤其是在远处把建筑拍的更加板正。

第二个则是水印功能,相比小米,vivo目前的水印虽然形式上比较相似,但是入口深了不少,你要在系统自带的编辑期往后滑一屏多一点才能看到边框选项,同时蔡司水印还不是在第一屏的位置,还要再往后选才能看到,当然你可以说vivo并没有特别强化联名水印,但是既然已经做了类似的功能,不如感知更高一些。

最后说说视频能力
毫无因为,纯技术实力依旧比不上iPhone,比如前置镜头依旧无法录制4K视频,这一次支持杜比视界视频能力,但是仅限主摄的1x和2x裁切,其他镜头都还没有支持。虽然硬实力依旧无法匹敌iPhone,但是也不妨碍vivo找到自己的卖点,v2芯片的协同在暗光环境下的视频色彩还原能力确实可圈可点。
总结
vivo X系列超大杯影像旗舰从X50 Pro+开始崭露头角到X70 Pro+完成全面硬件补齐和影像能力大发展,再到 X90 Pro+完成了顶尖硬件的补齐,硬件上它已经是毫无异议的顶尖影像大旗舰,不得不说这三年的时间vivo的产品策略走得非常稳,产品力逐步提升,完全扭转了之前X的印象和定位。

但是当整体硬件补齐之后,目前软件上的潜力也愈发明显,很多细节设计都有更多的优化空间,比如焦段记忆,比如动态照片,比如相册的小问题,包括动态照片和RAW照片的显示策略等等。这可能就是下一个阶段vivo需要发力的地方,毕竟所有人对大旗舰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各个方面都是。
转载请注明:天顶星科技,天顶星科技什么意思 | TIKTOK导航 TK123导航 | TikTok运营网址资源导航 TikTok Shop TK小店资源导航 【TK要要要】